本頁是玻璃瓶生產廠家-徐州玻璃瓶生產廠家最新發布的《玻璃瓶生產廠家驚:上海日均廢棄飲料瓶達3000萬個》的詳細頁面,好東西應該跟大家分享,這里給大家轉摘到玻璃瓶生產廠家-徐州玻璃瓶生產廠家,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。
瓶裝飲用水正面臨著來自環保方面的壓力。全球首個禁瓶裝水法令日前在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500人的邦達努小鎮(Bundanoon)開始實行,鎮上所有商家將不再銷售瓶裝水,而外地游客也不許自帶瓶裝水,鎮上主要街道上設置有過濾飲水器向居民和游客提供免費飲用水。
隨著上海步入盛夏,瓶裝水消費的高峰已經到來,也意味著廢棄飲料瓶的產量越來越多。記者昨日采訪本市廢棄物資回收行業專家了解到,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,上海平均每天丟棄的子都在3000萬個以上,夏天則可能遠遠超過這一數字,人們對瓶裝水的依賴正像當初對塑料袋一樣難以遏止。
[危害影響]
我國每年有逾160億只塑料瓶被填埋
實際上瓶裝水并不比自來水更利于健康,它曾因受到砷、溴酸鹽、清潔劑、細菌等物質的污染而被召回。許多被非法再造的里可能含有某些重金屬原料,如溶解于飲料中,會對飲用者造成傷害。而一些看起來太過透明的,甚至可能添加了雙酚A這種透明劑,這種物質對孕婦、兒童的毒害作用尤其明顯。“我國每年使用的PET量有100多萬噸,其中80%就用于制造各種,可見飲料瓶的生產量有多大。”昨天下午,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告訴記者,據不完全統計,在各種飲料瓶里,能得到回收的只有80%。
董金獅說,飲料瓶目前大部分在使用后被賣給廢品回收站,另外一部分瓶子則被直接扔進垃圾桶。徐州玻璃瓶生產廠家目前它們的處理渠道主要有3方面:一是被非法回收者回購后,進行重新加工成為新的瓶子,但材料中雜質較多,對人體可能有害;二是被正規企業回收,歸類、清洗之后成為服裝、混紡材料或者釣魚線、漁網等的原料;最后一個去向則是被當成普通垃圾處理,填埋到土地里,而它和塑料袋一樣難以降解。“80多萬噸飲料瓶里有20%得不到回收,如果以每只瓶子重10克計算,意味著每年大約會有160多億只塑料瓶被填埋。”對此,董金獅幫記者做了一個簡單的推算。雖然是粗略估計,但仍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。
[典型案例]
上班族一人月耗飲料近50瓶
在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城市,每年飲料瓶的丟棄量究竟會有多少?盡管主管部門無法提供相關統計,但本市廢棄物資回收行業專家黃建清在2005年作過的一次調查可作參考。他提供的數據顯示,2005年本市產生量達到了12萬噸。如果按照每個瓶子10克來計算,那么在2005年時上海的廢棄飲料瓶已達到約120億個,相當于每天丟棄約3200萬個瓶子。據他估計,此后,除了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可能有所減少外,本市每年的產生量遞增速度都保持在大約11%-13%,可見消耗量之巨大。
炎熱天氣促使各類瓶裝飲料銷量倍增。記者昨天在采訪中了解到,對辦公室一族來說,每天飲用瓶裝水似乎已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之一。因為對瓶裝水的水質充滿信任,同時也看中了瓶裝水的便攜性,崔先生幾乎每天午餐過后都會購買一瓶飲料,或果汁或汽水,而在下班時再到超市買一瓶帶在回家的路上飲用。平均下來,每個月他消耗的瓶裝水將近50瓶。玻璃瓶生產廠家“這還是保守統計,如果休息時外出逛街或旅游,一天就可能喝掉四五瓶飲料。”他說。而對于很多有車族家庭來說,在車上儲備一箱瓶裝水幾乎是夏天的必修課。
記者昨天在好德、可的等便利店看到,飲料貨架是商品補貨最頻繁的地方。“午飯時間之后,進來買東西的人十有八九是沖著飲料來,一人買上2-3瓶,貨架很快就需要重新放貨。”
[處置措施]
未來可能強制由生產者回收
“這些剛被扔到垃圾桶,就會被一些回收販當寶貝一樣撿去,所以很難集中處理。”昨天下午,本市綠化和市容環衛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如此表示。
在本市被大力推廣的四色垃圾桶中,屬于“可回收”這一項。但實際實行中發現,收集到的為數甚少。而經由回收販到達回收企業的飲料瓶會作如何處理,政府部門也很難加以監管,這使得本市飲料瓶的“善后處理”處于監管盲點狀態。
環保人士指出,瓶裝水的長途運輸要消耗大量礦物燃料,約四分之一的瓶裝水是靠船、火車、卡車的運輸才到達消費者手中。而制造瓶裝水的包裝所使用的PET,也必須從原油中提煉。2006年的數據顯示,以美國為例,用于瓶裝水制瓶的原料每年超過150萬桶原油。“這些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制造成的產物,應該實行‘誰生產誰負責’的管理。”董金獅說,值得慶幸的是,我國在該問題上已給予重視,《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》已初步成形,玻璃瓶生產廠家正待有關部門批準。按該辦法,今后包括飲料瓶、快餐盒、塑料杯等等在內,都將由生產者承擔一定的強制回收責任,旨在有效減少這些產物因得不到回收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。
以上是《玻璃瓶生產廠家驚:上海日均廢棄飲料瓶達3000萬個》的詳細內容,講的是關于瓶裝、回收、飲料瓶、可能、飲料、本市、每年、處理等方面的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用。